夏振坤社会主义研究的特点与亮点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夏振坤先生主要是以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区域经济等见长的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研究触角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名副其实的社科名家。他对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

夏振坤先生主要是以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区域经济等见长的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研究触角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名副其实的社科名家。他对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有独钟,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的一系列开拓性、创建性的概念和命题,生成了其研究社会主义的特点与亮点。

一、问题导向与价值指向相统一

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①问题意识和价值导向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夏振坤先生的社会主义研究即以时代发展中的社会主义问题为出发点、立足点,以价值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的、归宿,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探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规律性,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问题导向和目标指向的统一。

(1)以问题为研究基点,正视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世界社会主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历史的终结”②甚嚣尘上;二是科学社会主义进一步同社会发展与实践相结合,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改革。夏振坤先生直面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大挑战,对社会主义前进坚定性进行了科学解说。首先,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不论社会主义实践经历怎样曲折,对它的发展前景不应有任何怀疑。夏先生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会在20世纪兴起,这决不是什么‘反常’的‘异变’,而恰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甚至也可以说,社会主义兴起正好是资本主义的倒行逆施制造出来的。”③其次,他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只是为人类进入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它并不提供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模式,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如果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万世不变、放之四海而适用的模式,就是教条化、僵化,必然带来失误,甚至是挫折。夏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表述过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理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④具体包含两种社会发展道路:第一,常规性发展道路——原始公社制——古代奴隶制——中世纪封建(农奴)制——现代资本主义——未来共产主义;第二,跳跃性变异性发展道路——原始公社制——农奴(封建)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⑤夏先生认为,“依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变异性道路的论述和跳跃性变异发展过程中发展水平与时间延续上起伏性规律,可以预测,已经直接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民族、国家,将经历一个漫长而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⑥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国力和社会发育程度,脱离生产力性质推行一律的公有化,用平均主义的标准追求社会公平,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化,而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方面又注意不足。致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展示出来,以致在经济上与政治上遇到了资本主义的严重挑战。”⑦因此,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化,必然导致僵化,不仅不能带来社会主义实践的推进,反而带来深刻的危机。这既是社会主义面临挑战的深刻的自身原因,也是社会主义必须改革的深刻的内因。

(2)以目标为研究指向,探究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夏先生长期将“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⑧作为治学目标。他认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最高利益,是评判一切是非的最高标准。“一切阶层,一切政党,一切社会力量,一切理论派别,都必须按照它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使命。这是因为:在当代,没有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基础,没有与这种物质文明相适应、并能推动其继续发展的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就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现代化,正是集中体现了所有这些时代的要求。”⑨夏先生在借鉴和吸收当代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主张把经济效率、社会公正与个人自由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平衡稳健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视角独到和见解深刻的命题。在目标层次上,夏先生认为,根据中国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比较科学可行的模式将是“市场的社会主义模式”,包涵以下内容(六大表征):即人民民主的公民社会、社会主义混合经济、新社会市场经济、有激励的福利制度、民主的家庭、开放的国家。⑩在价值观层次上,夏先生从个人与社会、自由与秩序和强者与弱者三方面关系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间的差异进行界定,提出三项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应该在扬弃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探索自己的价值标准。资本主义尊重个人的权利与创新的价值,应该基本保留;资本主义过度的个人放纵与社会分权,应受到抑制与约束,应逐步形成一种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个人发展与群体维护兼顾并重的价值标准,最终达到使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扬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政府效率和管理成本等方面的长处,又要克服其在秩序、危机和安全等方面的弱点,逐步形成一种自由竞争与和谐协调相结合的价值观。三是社会主义要防止两极分化,在强者与弱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共生共荣的机制,既不压抑强者的聪明才智又可保障弱者的基本生存与发展,使强者自觉支持公共事业与公益活动,使弱者保持自尊和自信,逐步形成一种强者携带弱者、先富带动后富的有激励的共同发展与富裕的社会共识。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网址: http://www.shzyyjzz.cn/qikandaodu/2020/1015/378.html



上一篇:“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全国学术研
下一篇: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

社会主义研究投稿 | 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 社会主义研究版面费 | 社会主义研究论文发表 | 社会主义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