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坤社会主义研究的特点与亮点(3)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学术理性与创新智慧相融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

四、学术理性与创新智慧相融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现在已被人们广泛熟知。然而曾经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知不清,导致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一段弯路。夏先生是我国学术界、理论界最先研究、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极为少数的几位学者之一,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及其理论进入学术理论界倾注了智慧。早在1987年11月,亦即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前一年,夏先生就发表文章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从汪洋大海的小生产王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最初只能处于社会主义的奠基阶段,或初级阶段。”?值得重视的是,他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理论分析,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中可以找到其理论位置。这体现出夏振坤的学术敏锐性和创新性。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他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导有两重含义:一是公有制的质量是低水平的、较松散的,公有化的程度不是普遍的。二是公有制的主导作用,是从宏观上体现的,例如金融、能源、交通命脉等影响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部门掌握在国家手中,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行业与企业实行多层次的公有制,从而能够从宏观上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按社会主义方向运行;但不排斥在某个企业乃至行业在微观上实行非公有制。?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既然存在多种所有制,必然也就有多种分配原则:按劳、按资源、按技能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也会存在着先富后富、大富小富的差别,但却是或先或后、参差不齐地共同走向富裕。”?虽然现在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非常熟悉,对其中的内涵已形成共识,但在其开端之际,却并非如此。这体现了夏先生社会主义研究的开创性。

夏先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考,内含两方面的学术智慧和理性。首先,他从理论上分析,社会主义的制度与模式、目标与起点存在差异,不能混为一谈。社会制度是指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的本质属性,主要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发展模式则指上述本质关系的表现形式或实现形式。一般而言,某一社会制度可以采用多种发展模式,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这是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大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只是为人类社会揭示了一个可能实现的‘光辉远景’”,“这是一种目标,而不是现实”,“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决不能以‘目标’的标准来要求‘起点’。”?从起点到目标之间应划分出若干个阶段,采取多种一级高于一级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一步一步地逼进目标。从东方社会形态的历史出发,社会主义只能选择“初级阶段”这一起点。其次,他从社会主义的现实性上分析,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承载体有很大差异,应该严格把握。“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实践的现实条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产生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其历史背景主要是:社会生产的高度社会化;社会生产力已经被极大地发掘出来,生活必需品极大地丰富;社会关系分裂成现代资产阶级与现代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演变,决定着社会发展前途。但是历史的错位就在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首先发生在东方社会,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巨大的反差:第一,社会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很低,城乡还存在着小生产的汪洋大海;第二,生产“一切生活必需品”的水平并不高,到处都显现着短缺现象;第三,社会还远未分化为两大阵营,中间阶级还大量存在。在这种社会条件中搞社会主义建设,弄清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以上关于夏振坤先生社会主义研究的概括,挂一漏万,远不能全面地展现他社会主义思想的风采。进一步发掘和整理夏振坤先生社会主义研究的特点与亮点,对推进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注释:

①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3、153页。

② [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网址: http://www.shzyyjzz.cn/qikandaodu/2020/1015/378.html



上一篇:“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全国学术研
下一篇: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

社会主义研究投稿 | 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 社会主义研究版面费 | 社会主义研究论文发表 | 社会主义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