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及发展态势<sup>*</sup(7)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蕴含的核心理念,体现了现代价值,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如“以人为本”、“社会公正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蕴含的核心理念,体现了现代价值,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如“以人为本”、“社会公正”、“人民民主”、“共享共富”、 “包容开放”、 “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理念,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巨大的感召力,正在逐步改变20世纪一些国家给社会主义运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世界人民心中重新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正面形象。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楷模。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从理论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大格局中进行思考,将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概括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应该成为我国理论工作者的一项战略任务。

三、几点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关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第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已经走出了因苏联东欧剧变而导致的巨大困难,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缓慢复苏,在总结经验、改革调整中奋力前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成就,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预示了社会主义的广阔发展前景。

第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独立自主、多样性和多元化。一方面,思想来源日益多元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广阔;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实践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民族性或地域性特点。世界各国执政的和没执政的社会主义政党,都从本国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符合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可见,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一种常态,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发展态势。

第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思潮和流派众多,复杂多样,但影响广泛的主要是4个学派:一是民主社会主义,二是生态社会主义,三是民族社会主义,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加强对这4个主要学派的研究,尤其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将其作为一个学科来研究,研究其思想来源、学科性质、理论形态、基本范畴、世界意义等。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的巨大成功,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影响力也已延伸到国门之外,成为不少国家参照的方案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邓小平曾经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总的来说比资本主义优越,但要靠我们的发展来证明这一点。我们要做的是,就是说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做这件事,但不是几年时间就能做到的,看来要用50至70年。”[11] “到下个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不但是给占世界人口3/4的第三世界走出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12]“人民只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13]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还是要靠实践的成功来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已经做了初步的证明。

第五,要充分尊重各国政党和人民选择本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既然多样性和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常态,那么就要充分尊重和维护这一客观现实。我们应牢固确立充分尊重各国政党和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一个国家做出怎样的选择,是这个国家的政党和人民自己的事,自己最有发言权、最了解本国情况,他国不应干涉,我们也绝不做干涉他国内政、强加于人的事。这其实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的方针。早在1982年,我党就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各国革命“只能是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我党进一步把“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确立为党同外国党处理党际关系的4项原则。苏东剧变后,面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复杂局面,邓小平为我们确立了“韬光养晦”、“绝不扛旗”、“决不当头”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的基本国策,他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14]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江泽民进一步强调指出:“世界各国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15]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网址: http://www.shzyyjzz.cn/qikandaodu/2020/1016/384.html



上一篇:致 作 者
下一篇:初中《历史与社会》“动中学”教学策略探究

社会主义研究投稿 | 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 社会主义研究版面费 | 社会主义研究论文发表 | 社会主义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