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论当下文艺的人民性(3)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人民性的文艺批评标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理论创新。在文艺理论批评

三、人民性的文艺批评标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理论创新。在文艺理论批评方面,最重要的创新和突破之一就是关于文艺批评标准的丰富和完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美学的和历史的”标尺标杆中增加了“人民的”和“艺术的”向度。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0页。

我们知道,“美学的和历史的”标准是恩格斯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1847年,恩格斯在《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这篇书评中,首次使用了“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这一批评标准,他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2][德]恩格斯:《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57页。。时隔12年后,即1859年,在致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恩格斯进一步明确地指出,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是资本主义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和世界中心的时代,无产阶级作为那个时代的“人民”(毛泽东同志也认为人民是具有阶段性的,在不同的阶段,主体不同、地位不同),还处在社会底层,并在压迫中逐渐觉醒、争取解放。资本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文艺与资本的关系,就像文艺与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会有完全不同的审美取向和审美价值一样,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关系,比如,诗歌与资本的敌对关系,金钱对审美的蹂躏,劳动创造美而劳动者丧失审美的异化现象,等等。在恩格斯所处的资本主义血腥发展的时代,优秀的伟大的文艺也不可能有“人民的”归属,而充其量也只能是有“人民性”的属性。所以,“美学的和历史的”才是其最高的文艺批评的标准。只有社会主义的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具有将“人民的”标准作为文艺批评最高标准的历史条件和必然要求。

“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文艺批评标准就是搭建一个完整的、多维的、立体的、时代的文艺批评标准体系。其中,“人民的”维度就是把评判的标尺交给人民或者按照人民的尺度来判断文艺是非、鉴别文艺优劣。我们时代的人民是进步的、创造的人民,因而我们的文艺要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文艺的进步,在人民的创造中实现文艺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3页。所以,还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4]同上,第14页。。当下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调整和转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包含着审美品质、审美追求、审美趣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人民对美和艺术的鉴赏和评判的广度和力度也将日益提升,文艺的“人民的”标准将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文艺评判向度。“人民的”标准既包括直接来自于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评价,也包括文艺批评家站在人民的立场对文艺的人民性作出选择和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和社会条件。文化市场、文艺产品、文化产业将文艺的商品属性、商品价值呈现出来并予以实现。文艺消费的日益扩大和增长,使文艺的人民性和“人民的”批评标准在当下有了崭新的范畴、领域、空间、平台、方式。市场经济的“买卖自由”、公平交易、平等竞争、市场诚信、物有所值、资源合理配置等正向效应,使票房、市场占有率、购买力、经济效益、消费热潮这些文艺经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文艺被人民群众接受与否的重要指数和客观因素。如果没有这些市场的优越性,市场经济不可能被人类历史广泛接受。“人民的”文艺批评标准向度自然也包括着健康的文艺市场反映出来的人民对文艺的接受度。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0页。“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2]同上。当然,这个问题还有它的复杂性和复杂面。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在发育和健全中,中国的市场又广泛地联接着国际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市场经济广泛存在的利润至上、金钱至上、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等负面或违法现象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也不断滋生,干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文化市场也广泛存在或容易诱发“沦为市场的奴隶”“沾满铜臭气”“市场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等问题。所以,当我们将市场因素纳入“人民的”评判标准时,必须保持高度的清醒和准确的判断,必须有审美价值的核心权重。“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3]同上,第29页。这是对我们从市场角度考察文艺的受众与人民的关系时,对文艺批评家敲响的警钟!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网址: http://www.shzyyjzz.cn/qikandaodu/2021/0501/659.html



上一篇:社会主义妇女想象及其流变浅析年间的中国女性
下一篇:试论静静的顿河的多重叙事特色

社会主义研究投稿 | 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 社会主义研究版面费 | 社会主义研究论文发表 | 社会主义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