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论当下文艺的人民性(2)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展开广阔、丰富、多样、精彩的文艺创作,是当下文艺发展的崭新课题。由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的长期积累和高速发展,更由于现代化进

以人民为中心展开广阔、丰富、多样、精彩的文艺创作,是当下文艺发展的崭新课题。由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的长期积累和高速发展,更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文艺的职业化、专业化、行业化、产业化发展态势是以往任何时期都不可比拟的。文艺需要满足人民最广泛的艺术、审美、文化、娱乐等需求,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虽然文艺工作者也是人民的组成部分,但在文艺从业者以外,现阶段的人民是14亿中国人民这个总体性对象,他们包含了各行各业的从业者。社会越发展,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行业、职业、专业,文艺面对的社会就越来越多样、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隔行如隔山。文艺要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人民、反映历史深刻的进步和伟大的变迁,就要跳出自说自话和小我小情小格局,重建与人民的关系,深化与人民的感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高效、高速、高质的轨道,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现在的中国处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旷世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变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3页。

既然文艺工作者由于职业之故,是处于上层建筑之中的,而不是身在经济基础领域之内的,那就存在一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简称“深扎”)的问题,有一个让自己的创作走出自我,融入大我的过程。对于今天和当下的文艺,“深扎”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新考验。比如,如何做到长期沉入到生活和创作对象中去?现在用走马观花的方式去生活中体验一下、采风一次的形式太普遍了,或者为了某一既定创作目标,去熟悉生活、搜集素材的形式也十分流行。一个是没有创作目的地走马观花,一个是带着创作目的去搜集材料,都有一定的被动性。时间上也很难保证充裕和充分。在时代中创造丰功伟绩的大都是文艺家所不熟悉的行业,目前深入生活的方式又不能做到真正的深入,所以,文艺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还是相当严峻的。我们需要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我以为,我们的文艺有高原无高峰的难题,正有待于我们在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中找到一条真正的破题路径,才有可能从格局上扭转和突破文艺创作的瓶颈。在信息化时代,具有艺术价值的题材、人物、故事、事件,在尚未得到文艺反映的时候,就被新闻轰炸了一遍,生活本身的传奇离奇惊奇甚至让艺术自愧不如,文艺有时在高于生活上会脱离生活或者不接地气;有时,简直就只有低于生活的份,因为生活的离奇或者瑰丽让最富于想象力的文艺都相形见绌。文艺靠什么超越新闻和信息,超越生活的真实和传奇,超越真人真事呢?其实就是创作主体自身文艺力量的强大,以及用这种强大的艺术力量对生活的发现、挖掘、提炼、升华、再造、重塑、创新,使之成为独一无二又震撼人心的艺术品。从古到今,无论历史和生活多么曲折离奇、艰苦卓绝,甚至必然得让人心如止水、偶然得让人心惊肉跳,都给文艺留下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从来就是:不是文艺没有或失去了用武之地,而是文艺自己丧失了雄心和能力。伟大的文艺家都有一口属于自己的生活深井,都有一个自己的文学故乡或艺术故土。

人民作为时代的主体、国家的主人,也是文艺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7页。文学是人学,艺术是为人生的艺术。人性、人情、人道(主义),是文艺永恒的主题。文艺的人民性当然包含着人性、人情、人道。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博弈是生活中的盐,揭示着生活的五味杂陈和它的沉重。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伟大文艺的伟大灵魂。文艺的人情首先来自于文艺家对人民的爱,“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8页。。文艺家要拆除与人民之间的围墙,深入人民生活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文艺的人民情感来自于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伟大真理及其真理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也是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高度和伦理光辉。文艺的人道主义精神完全基于文艺的人民立场和人民属性。人道主义精神只有从人民的生命观和利益观出发才能彰显人道的力量和力度。人民至上是文艺最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网址: http://www.shzyyjzz.cn/qikandaodu/2021/0501/659.html



上一篇:社会主义妇女想象及其流变浅析年间的中国女性
下一篇:试论静静的顿河的多重叙事特色

社会主义研究投稿 | 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 社会主义研究版面费 | 社会主义研究论文发表 | 社会主义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