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社会主义妇女想象及其流变浅析年间的中国女性(5)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情书的真相》则一反之前的爱情题材书写所普遍流出来的感伤情调,以犀利而不失幽默的笔触,为爱情在新时期社会生活中的正当地位的确立摇旗呐喊。

《情书的真相》则一反之前的爱情题材书写所普遍流出来的感伤情调,以犀利而不失幽默的笔触,为爱情在新时期社会生活中的正当地位的确立摇旗呐喊。小说从故事表层上看,涉及两条路线的斗争,即社会主义的工厂是追求政治还是生产;从深层次看,则是涉及对工人身份构成的理解,即他们仅仅是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出现还是仍能保留个人生活。作为上述一系列争议的载体,“爱情”就成为焦点所在。党委书记梁树意识到了对人的理解需要更为整全性的视野,因此从关心生产出发,落脚点却是关心工人恋爱婚姻;副书记秦广有固守了前一阶段的思路,认为“用生活压生产,用保媒拉纤代替政治工作”存在很大的路线问题。相当具有戏剧性的是,工人王殿龙通过挪用马克思的情书,不仅揭露了秦广有的不学无术,而且相当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所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人”,不只是具有阶级性,更应具有自然“本性”,从而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化解了上述尖锐争议。这一情节处理,分明是以文学的方式回应了20 世纪80 年代前后的人道主义讨论,进一步加固了人情论、人性论的合法性。

总之,这一时期的女性小说虽然并未真正实现转型,但可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参与了“新时期”文学乃至“新时期”意识的建构,并为20 世纪80年代新的女性文学时代的到来揭开了大幕。

①按照詹姆斯·C·斯科特的理解,所谓“弱者的反抗”,“通常表现为一种个体的自助形式,它们避免直接地、象征性地与权威对抗”。〔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Scott):《弱者的武器》,郑广怀等译,译林出版社2007 年版,第2—3 页。

②郭圣莉等认为:“‘女英雄’‘女劳模’‘铁姑娘’等莫不是革命女性或者劳动妇女的代表,它的去女性化,不仅是革命精神下的男女平等的体现,同时还包含着对‘革命的献身精神’和劳动者的单纯质朴勤劳的劳动美的赞扬,是对资产阶级女性寄生生活的批判与抛弃。”见郭圣莉等:《底层妇女的命运:当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及其限度》,《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2 期,第3 页。

③〔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82 页。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网址: http://www.shzyyjzz.cn/qikandaodu/2021/0501/658.html



上一篇:再造基层中国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本事研究
下一篇:论当下文艺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研究投稿 | 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 社会主义研究版面费 | 社会主义研究论文发表 | 社会主义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