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鎏的货币理论是典型的“名目主义论”,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王鎏的货币理论是典型的名目主义货币理论,其完整和彻底性远远超过了前人。他是中国封建时期名目主义货币理论的集大成者。名目主义理论可以不同的历史作用,而王鎏的理论则是

王鎏的货币理论是典型的名目主义货币理论,其完整和彻底性远远超过了前人。他是中国封建时期名目主义货币理论的集大成者。名目主义理论可以不同的历史作用,而王鎏的理论则是鼓吹滥发纸币的理论。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用传统的说法就是钞虚而银实。王鎏不承认这一点,他说:“至谓钞虚而银实,则甚不然。言乎银有形质,则钞亦有形质;言乎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则银钞皆同。”

南宋的辛弃疾曾说过:“世俗徒见铜可贵而楮可贱,不知其寒不可衣,饥不可食,铜楮其实一也。”辛弃疾只是说铜钱和纸币都没有直接作为衣食之用的使用价值,王鎏则进一步从银钞都有一定的自然形态,都没有直接作为衣食之用的使价值立论,来否认虚实的区别。

既然“银钞皆同”,那当然用银和用钞都无所不可了。王鎏认为纸币是更理想的货币,因为它取之不尽:“凡以他物为币皆有尽,惟钞无尽,造百万即百万,造千万即千万,是操不涸之财源”。明末钱秉镫说纸币“命百则百,命千则千”,王鎏将数字增加了万倍。

纸币流通确实能够根据流通需要随时增加发行数量,不像金属货币那样要受本身数量的限制。但是纸币虽然不受本身数量的限制,却要受客观流通需要的限制,它本身也不是财富。

而在王鎏看来,纸币却是取之不尽的财富,国家发行多少纸币,就等于创造了多少财富。这是把名目主义货币理论发挥到了极点。取之不尽的钞,用什么来保证它的购买力的稳定呢?从王瑬的议论中可以找到两点。

第一,一张千贯的纸币,要兑钱一百万文,哪里有那么多钱来维持兑现?即使要兑钱,至多也只能兑不足值的大钱(王鎏主张提高铸大钱的工本费,但这并不能增加大钱的实际价值),兑现比不兑现好不了多少。

这种纸币实际上绝大多数不能兑现,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若行钞,则竟以之代银代钱矣”。不兑现纸币确是要靠国家的“权势以行之”,但只有在纸币发行量不超过流通的需要量时,这“权势”才能起作用。

第二,“收敛有术”。王瑬反对宋孝宗纸市“少则重,多则轻”的说法,宣称:“然亦不患其出之多,而第患其人之少。苟收敛有术,流转于上下而无穷,奚至于多而轻哉?”收敛有术也确是维持纸币正常流通的重要条件之一。


可是他所说的“收敛有术”,不过是指“国赋皆令纳钞”。当纸币流通量大大超过流通需要量时,国赋到底只占纸币发行量的一个极小部分。要想依靠对这一小部分的回收,来维持已经大大超过流通需要量的纸币的购买力,是不可能的。

金属货币超过流通需要时能退出流通而被贮藏,纸币则不注定。王瑬却要让纸币无条件地发挥贮藏手段的职能,他说:“富家因银为币而藏银,今银不为币,富家不藏钱则藏钞矣。此自然之理也,藏钞以待用耳。

因此,他主张把大钞制得像文物一样,认为这样就会被人当作文物宝藏,以至流传千古。也因此,他还主张官库和富户用黄金做匣藏钞,以免钞毁于火。王鎏曾引宋孝宗时所谓“楮币重于黄金”的话,在这里,他真要使“楮币重于黄金”了。主垫力图把中国历史上纸币流通的失败归之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而否定它同通货膨胀的关系。他说“从来钞法难行易败”“并不关取之不尽”,“若夫物价之腾踊,原不关于行钞”。

物价上涨当然不一定由于纸币流通,但不能说任何物价上涨都同纸币流通无关。纸币流通而又“取之不尽”,物价就非上涨不可了。


王鎏还把纸币比作井田,说“钞法与井田实同”,“然井田可行于田多人少之时,而不能行于田少人多之日,惟钞法则取之无尽,可以通井田之穷”。他宣称“行钞则天地间顿增此一种大利,不行钞则此利遂亡”。

行钞为什么能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王瑬作了很多解释。例如消除鸦片贻祸,他说因为用钞以后,“外洋虽载烟来,易我钞去,而不为彼国所用,则彼将不禁而自止”。不仅如此,他还说用钞以后,白银也不会流向外国。

“洋人欲得中国之货,必先以银买钞。彼之银有尽,我之钞无穷,则外洋之银,将尽人中国”如消除边疆起衅,他说“边疆起衅,每因抢夺银币而然,今易以钞,彼此无所觊觎,则弭边界之生衅”。

至于行钞可以扫除文盲,则是因为纸币上面印有格言。诸如此类违反常识的无稽之谈,触目皆是。欲操钱币之权只有行钞。那么用纸币来搜括民间藏银和其他财富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给行钞加上这样冠冕堂皇而又这样露骨的理论前提,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所仅见的。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网址: http://www.shzyyjzz.cn/zonghexinwen/2021/0924/820.html



上一篇:专访:反恐斗争需要依靠多边主义——访法国人
下一篇:全球第一虚假信息国:反智主义与美式失败

社会主义研究投稿 | 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 社会主义研究版面费 | 社会主义研究论文发表 | 社会主义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